Search

🔎兒童的行為都是「模仿」而來

過去的研究告訴我們,電視裡有抽煙的場景,孩子就可...

  • Share this:

🔎兒童的行為都是「模仿」而來

過去的研究告訴我們,電視裡有抽煙的場景,孩子就可能學會抽煙;電視裡有喝酒的角色,孩子就會想去喝酒。我忽然懷念起童年時期的馬蓋先影集,在精采萬分的善惡對決情節中,竟然可以堅持不用槍枝解決問題。

身為兒科醫師,我要再次的告訴爸爸媽媽們,十八歲之前的大腦尚未成熟,是需要我們細心呵護的。不要讓孩子提早暴露在世界的醜惡之中,至少保護他們到十八歲,這才是負責任的家長應有的共識。這篇文章的研究,也很值得父母們省思↘

📍延伸閱讀|兒童玩暴力電玩,確實會增長暴戾情緒>>cplink.co/zFtkRX7F
📍不可不知!兒少性誘騙的6大手法>>cplink.co/MW8fneNg


Tags:

About author
黃瑽寧醫師:著有《從現在開始,帶孩子遠離過敏》(親子天下)、《輕鬆當爸媽,孩子更健康》(時報出版)(iPad/iPhone電子書版),《身教》(寶瓶出版),《從現在開始,帶孩子遠離過敏》《發燒免驚!搞懂流感腸病毒,小兒生病不心慌》(親子天下)
黃瑽寧醫師週一、三、四早上/下午,台北馬偕醫院16F諮詢門診,看診時間採預約制,請電(02)2543-3535轉分機2860-6
View all posts